有关土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集锦6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木工程实习报告6篇,欢迎大家分享。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篇120xx年5月29日至5月30日,我们先后参观了桂—柳高速公路,柳—南高速公路,南宁市政道路,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这两天的实习主要是老师在车上结合实地情况,向我们总体简述了各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运行特点,内容包括路面的破坏状况以及破坏后的治理方法、边坡的防护处理以及处理措施、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的主要区别与联系等方面。
一、实习第一天,我们的行车经过了桂—柳高速公路,柳—南高速公路,南宁市政道路。
桂柳高速公路是连接中国广西桂林市和柳州市的高速公路。北起桂林市灵川县境内,途径临桂、永福、鹿寨,到达柳州静兰大桥,将与南宁至柳州的高速公路连接,是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中衡阳至昆明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柳高速公路于1993年10月5日正式动工,1997年5月1日竣工通车,投资18、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里造价仅1340万元,是全国目前山区高速公路最低的造价。建有涵洞、通道725(道)座、中小桥30座,路基宽24、5米,双向分设四个行车道,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至100公里,全程138、46公里,途经僚田、永福、波寨、黄冕、鹿寨、雒容、静兰,是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
桂柳高速路的设计车速为100km/s,两车道,先前是混凝土路面,由于混凝土路面的开裂等破坏,使得现在行车不顺畅,所以大部分路面都在进行改修,换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沿途的参观实习中,我们看到了桂林机场路的设计很有特色,那里很注重景观设计,使得道路与环境配合良好,司机和旅客在途中都会感到很舒适;在高速路上,还可以时常的看到斜腿钢架桥,这种设计一方面有利于高速路上交叉路的交通和结构的受力,另一方面还对高速公路的景观起到美化作用;在高速公路的边坡上,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以前很少看到的边坡护理方法,那里多数高边坡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钢筋的锚固大大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对于软土边坡起到了很好的护坡效果,还有一部分是采用抗滑桩的做法,这种做法耗资比较大,但是对于软土的护坡比较有效。但在很多的边坡,其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式护坡,使得边坡的颜色呈现灰色,这对道路的景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见习中老师讲到桂—柳高速公路两边的边坡护理问题、可以看到,桂—柳高速公路的边坡做得不是很完善,缺乏和环境的协调,不够人性化!比如,填方段边坡,色彩单调,建筑死板,对行车的人来说,容易产生疲倦,如果在两边多种些树,多植些草,或者采用喷注颜料类东西的话,行更舒服;在该高速路中还出现了设计有着一定难度的苏桥,因为这是长下坡路段,终点又转上坡路段,而桥的位置就在上坡位置设计,对于条件允许的路段一般不采取这种做法。
二、在当天下午我们来到南宁,我们参观了南宁市政道路的建设,在一名工程人员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南宁这几年正在加紧增加南宁的市政道路,以此来提高通行能力,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现在他们在做的是一段1公里多的市政道路,路基土多为膨胀土,这种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当土遇水时具有强膨胀性;
2、当土为干燥状态的时候会开裂;这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泥土是不能用来做路基填土的。所以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那里的膨胀土层都被挖除了。
三、第二天早上我们乘车参观了南—友高速公路。
南友高速公路全长179.2公里,起于南宁市吴圩镇,经崇左、宁明、凭祥等市
县,最终于中越边界的友谊关,和越南1号公路对接。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是通往越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南友高速公路通车后,从南宁到中越边境的行车时间不到两个小时,比原来缩短一半,从南宁到越南首都河内也仅需5个小时。南友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将有利于广西加快构筑出海出边出省运输通道体系,推进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形成,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深入合作,最终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在很多方面的技术都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技术水平,例如在边坡治理及绿化防护上做得很优美,不仅使高速公路生态化,还很有艺术特色渗透于其中,边坡上的上的绿色植物布置得井井有条。但是在有些地方也出现了些问题—沥青路面出现了裂缝,主要是在行车道上,而超车道没有出现、这与此地区的土壤成分—膨胀土有很大关系;其次,我们可以观察到路面车轮经过处变成灰白色,主要原因是在雨天,路面表层略微积水,车轮对水产生压力,使得沥青油向车轮两边缘移动造成。这些裂缝已用沥青修补,呈现深黑色。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音小、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问题一至困扰着施工单位。现在我就沥表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它们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沥青面层纵向裂缝
a、地基沉降不均匀,旧路改造拓宽工程,新旧路基、路面的搭接部位没有严格做好开台阶分层压实处理,以及下部基层软弱,土层处理不彻底,引起路基路面纵向开裂。
b、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填料,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c、路基边坡值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
d、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而滑坡。
2)沥青面层横向裂缝
a、沥青面层的自身温缩开裂。
b、半刚性基层尤其是水泥稳定碎石的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
c、某些基层开挖沟槽埋设管线以及冰冻地区路基冻裂导致路面的横裂。
3、预防措施
1)纵向裂缝预防措施
a、分层填筑,边坡充分压实,可以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正确放坡,高填方段放缓边坡,减少边沟深度。
b、旧路加宽或半填半挖地段:路基填筑前应将边坡松土清除,并按填土厚度逐级进行开蹬处理并严格压实。
c、加固地基:使用合格的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填筑路基。
2)横向裂缝预防措施
a、处理基层:采取防裂措施,及时对基层养生以减少前期开裂,及时铺筑沥青面层或浇洒透层油以减少裸露时间,减少基层横向干缩性开裂。b、采用橡胶、改性沥青封缝胶开槽法封缝。
膨胀土为南友高速公路建设的一大难题,膨胀土为一种高塑性粘土,一般承载力较高,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性质极不稳定。常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竖向或水平的胀缩变形,造成位移、开裂、倾斜甚至破坏,且往往成群出现,危害性很大,地坪出现纵向长条和网格状的裂缝,一般于完工后半年到五年 ……此处隐藏10074个字……/p>
通过这个暑期打认知实习。我将自己脑中的“我人为”结合实际,得到了更为合理与科学解释,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暑假在三四十度的温度下,在工地实习。我也感受到工地现场的幸苦,也能预见以后的工作环境。所以从现在起我就要锻炼吃苦赖劳的精神,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工地首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要什么都清楚。然后再是为人处事,在工地小事情很多也很杂,工地矛盾也多,要学会很好的调节个个单位的工作和矛盾。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很重要,让我对社会,和以后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土木工程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只要自已不要过分挑剔,找一份工作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但是现在的一个普遍情况是土木工程本科毕业后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去施工单位工作,进设计院的较少,要想进设计院,研究生的机会更多。搞施工的话条件艰苦一些,一般在野处施工,流动性较大,人随着工程流动。搞施工3到5年后,积累了经验,可以向管理层发展,比如说项目经理,还时待遇环境会有一个量和质的提高。所以我要努力争取在我学的这行、爱的这行。能有一个好的成就!
这个暑假,让我了解到了本学科要有空间想象力。建筑本身功能决定它立体的东西,通过平面的点线能想象到它在实际空间的实际形态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力学学习、应用能力。没有良好的力学基础是不可能学好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严谨的,土木工程也一样。无论将来做任何工程都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认真、细致。这里的动手能力是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就是实践,它重在落实与操作,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这就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处理、解决问题。吃苦耐劳的精神。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辛苦的代名词,从事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最重要的。
短短十几天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学会吃苦赖劳,从点滴做起,从基础做起,确立自己的远大的目标投入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实习是幸苦的,单也是快乐的。人身就像一艘独自航行的船,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会吃苦。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时止今天,我的实习期已经结束了,在这一周的实习当中,我付出了很多的辛劳,同时也收获了硕果。相信这是我大学当中的一段美好经历。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篇6前两天,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次实习开始了,实习分两部分:参观施工、建工实验室现场与观看录像和以依据建筑规范及设计原理完成中小学教学楼的平面、立面、剖面设计。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工和结构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习起了提示了向导的作用。现在我就对参观施工现场与建工实验室这部分内容作一个总结。
上午:参观学校科技楼施工现场
星期一上午我们参观了学校在建的十四层科技楼。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科技楼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科技楼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和不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不同。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
上到第十层,我们看到工人们还在绑扎钢筋,柱和梁的钢筋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预留的槽里。我观察了其中的几条梁和柱,就像老师说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间用箍筋绑扎。而柱子就不一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纵横两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纵横两路放着。摆好的钢筋就要用铁丝绑扎好,为了保证面筋不被踩低下去,还要用马蹄筋将其抬高。在看板筋时我们发现连同钢筋一起铺设的还有电线管,这是电专业和结构专业合作的一个体现。
我们的现场参观时间很有限,只看到了工人在布置板筋,没有看到他们浇筑柱梁板,砌筑砖墙以及其它的施工情景,所以认识也是很片面的,这个只能作为我们对施工的感性认识吧!
下午:参观建工实验室
建工实验室是一座比较老式的工业厂房建筑,外表像以前的民用建筑。其顶部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行架梁和混凝土板,这种构造既笨重又限制了梁的跨度,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刚行架和钢板所取代。其两侧柱子是典型的工业厂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蹄,用于安装吊车的轨道。其宽面也个立了两根抗风柱,这些柱和每隔一段距离设的梁使墙能有足够的刚度以抵抗强风的荷载。
实验室的作用在于给结构设计师一个能检验其设计可行性的场所,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所必备的。
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型的实验仪器,它们实质上都是给试件提供压、拉、剪方面的应力,从而检测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们的强度。
结构构件通过吊车吊到实验机床上,然后对构件施加荷载,并通过设置在构件里的传感器将应力和变形情况的有关信息传给相关仪器,实验员记录数据并分析处理变可以得出结果了!
在实验室,我们还可以看到做各种构件的模型。其中有做桩的钢绞线和拉紧钢绞线的套子等。
当然,我们不仅看了各种机器,以及了解了它们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而且对建工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建立起一种实验检验假设的观念,这次参观应该是有比较大的收获的。
第二天上午:观看与建筑有关的录象
前一天通过现场参观,我们对建筑有了一般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施工的过程与一些细部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危险问题我们知道得还比较少。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我们能从整体的广度来认知和学习。